当前位置:首页>本地要闻>正文

大丰巡察行动:将民生‘痛点’变‘通点’

时间:2025-05-14作者:盐城新闻网阅读:23分类:本地要闻

  

  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,一场以“人民至上”为核心的巡察行动正悄然改变着城乡面貌。2025年5月14日,随着白驹镇燃气改造工程的提速攻坚,大丰区委第三巡察组组长黄永新的一席话道出了这场变革的实质:“巡察不仅是发现问题,更是将民生‘痛点’转化为‘通点’的桥梁。”

  从田间地头到工厂车间:巡察的“脚底板工作法”

  巡察组的身影遍布大丰的每个角落——他们蹲在田埂边听农民抱怨饮水安全,钻进老社区查看化粪池漫溢,甚至站在工厂车间记录企业燃气管网需求。这种“脚底板工作法”让巡察人员仅换届以来就搜集到70余个民生问题,相当于每天解决近两个“急难愁盼”。在新丰镇某老旧小区,居民们曾为化粪池外溢困扰多年,巡察组实地调查后发现,这里原是乡镇企业宿舍区,管道老化得像“血管堵塞的老人”。通过协调住建、环保等部门,仅用两周就完成了管道改造,居民笑称“巡察组比疏通剂还管用”。

  燃气管道里的“发展温度”

  狮子口工业园的企业主们最近感受到了“看得见的支持”。过去使用液化气罐时,生产线上总像“踩着高跷跳舞”,既危险又低效。第三巡察组在督查中推动燃气管网铺设后,一家电子配件厂负责人算了一笔账:每年节省运输成本30万元,生产效率提升15%。而在白驹镇,巡察组将燃气改造列为“头号工程”,通过倒排工期、挂图作战,让5000户居民提前三个月用上天然气,灶台上跳动的蓝色火苗成了群众满意的“温度计”。

  立行立改:72小时响应机制

  大丰巡察工作的秘诀在于“快”字。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,建立“三色预警”督办机制:简单事项黄色标签3日办结,复杂问题橙色标签7日反馈,疑难杂症红色标签由区委常委包案。草堰镇有村民反映灌溉渠淤塞,巡察组上午接访,下午就调来挖掘机,72小时内完成清淤,被老乡比作“田间120”。这种速度背后是15个部门建立的联动平台,数据像“接力棒”一样在巡察组、职能部门、镇村三级无缝传递。

  “心坎巡察”的乘法效应

  巡察组的工作笔记本上记满了“非常规诉求”:独居老人希望代买药品、留守儿童需要课外辅导、残障人士申请轮椅……这些看似“超纲”的需求,却被视为“送分题”。在草堰镇,巡察干部帮农户直播卖滞销草莓,单日销量突破2000斤;在开发区,他们组织人大代表、企业代表开展“组团式”视察,把环保投诉转化为技改方案。正如一位社区干部所言:“他们不仅修好了化粪池,更修通了党和群众的‘心路’。”

  这场仍在持续的巡察行动,正以“解决一个、带动一片”的涟漪效应重塑大丰的治理生态。从燃气管道里流淌的便利,到田间水渠中奔腾的希望,每一个被化解的“痛点”,都在为“人民城市”的蓝图添上最生动的注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