盐城构建电动车全链条监管体系:政策、执法、教育、未来方向全面解析
近年来,随着电动自行车成为盐城市民出行的重要工具,其安全管理问题也日益凸显。盐城市政府多措并举,通过专项检查、立法规范、宣传教育等手段,构建起电动车全链条监管体系。以下从政策框架、执法行动、典型案例及未来方向四个维度,系统梳理盐城电动车治理的最新进展。
一、政策框架:从源头构筑安全防线
盐城市于2025年4月1日正式施行《盐城市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办法》,明确要求市、县两级政府加大财政投入,重点建设集中停放充电设施,并建立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。该《办法》与江苏省既有条例形成互补:严禁拼装、改装动力装置(如电动机、蓄电池)或超速改装,违者最高可处5万元罚款。早在2019年,盐城已出台电动车道路交通安全通告,2023年又针对轻便摩托车补充通行规定,形成“消防安全+交通管理”的双轨制规范体系。
二、执法行动:民生领域“铁拳”持续发力
2024年以来,盐城市市场监管局开展第二批“铁拳”行动,重点打击三类违法行为:
销售端:查处不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车,如某商户因销售未经3C认证的车型被立案;
改装端:取缔非法拼装窝点,建湖县某店铺因加装超标蓄电池被顶格处罚;

使用端:交警部门通过“百日行动”累计曝光240余人次违法行为,包括擅自拆除限速装置等。
执法数据表明,仅市场监管局已公布两批典型案例,罚款金额从数千至数万元不等,形成强烈震慑。
三、教育宣导:让法规知识“看得见、听得懂”
盐城创新采用“线上+线下”立体化宣传模式:

曝光警示:通过“盐城交警”新媒体矩阵开设专栏,定期公布116起典型案例,如违规载人、闯红灯等;
精准推送:利用12123平台发送警示短信超10万条,内容涵盖充电安全、改装风险等;
面对面宣讲:组织742场社区、企业讲座,用改装车自燃实验等直观方式提升居民安全意识。
四、未来方向:从“管得住”到“管得好”
下一步,盐城将强化三方面工作:
技术赋能:探索充电桩智能监测系统,实时预警电池异常;
协同治理:推动市监、消防、交警数据共享,建立“一次检查、全面体检”机制;
服务升级:计划在2025年底前新增500处集中充电点,从源头减少入户充电风险。

对于电动车用户而言,合规使用既是法律义务,更是对生命的尊重。盐城正以刚性执法与柔性服务并重的方式,织就一张守护城市安全的“防护网”。居民可通过“盐城交警”微信公众号查询政策细则,或拨打12345举报违规线索,共同参与这场安全共建行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