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>本地要闻>正文

东台条子泥湿地获评全球首个潮间带生态银行

时间:2016-09-15作者:纪晓岚阅读:29分类:本地要闻

  

  世界自然遗产地创新生态价值转化 年固碳量超3万吨驱动蓝碳经济‌

  2025年5月10日,东台条子泥湿地通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认证,成为全球首个“潮间带生态银行”示范基地。该区域通过科学修复淤泥质海岸,建成2.8万亩碳汇贝类田,年固碳量达3.2万吨,相当于再造1.5万公顷热带雨林,开创了滨海湿地保护与蓝碳经济协同发展新范式。

  生态银行激活蓝色资本

  条子泥首创“湿地修复-生物固碳-生态补偿”价值转化机制:

  动态评级系统‌:构建潮间带生态系统健康指数模型,量化评估贝类养殖、鸟类栖息等23项生态服务功能,生成可交易的“生态积分”

  碳汇产业链‌:规模化养殖文蛤、青蛤等滤食性贝类,单亩滩涂年固碳量1.15吨,配套建设碳足迹监测浮标,数据直连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

  多元补偿机制‌:企业可通过认购碳汇、冠名候鸟栖息地等方式履行生态责任,首期已吸引宁德时代、牧原股份等12家企业签约

  监测显示,贝类田使底栖生物量提升40%,黑嘴鸥繁殖成功率提高至78%,生态产品价值年转化规模突破5亿元。

  三重修复技术重塑海岸线

  条子泥的生态治理融合自然与科技智慧:

  地貌重塑‌:运用潮汐动力学模型人工营造微地形,建成可调节的“高潮位候鸟避难所”,2024年观测鸟类增至436种

  生物调控‌:引进大米草刈割技术控制入侵物种,补种盐蒿、芦苇等原生植被,湿地植被覆盖率达92%

  智慧管护‌:部署36套AI识别摄像头与声学监测站,实时追踪勺嘴鹬等濒危物种活动轨迹,盗捕行为发现响应速度缩短至15分钟

  这套“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”已作为中国案例写入《全球湿地保护公约》2025年实施指南。

  蓝碳经济释放乘数效应

  生态银行的溢出效应正在显现:

  产业升级‌:配套建设贝类深加工产业园,开发高附加值甲壳素产品,年产值预计超8亿元

  文旅融合‌:“观鸟+碳普惠”生态游持续升温,2024年接待游客127万人次,带动周边民宿营收增长65%

  国际协作‌:与荷兰瓦登海、澳大利亚卡卡杜湿地建立碳汇计量互认机制,首批跨境碳汇交易额达2200万欧元

  东台市宣布启动“潮间带生态银行2.0”计划,2026年前将碳汇贝类田扩展至5万亩,助力长三角建成全球最大滨海蓝碳交易中心。这片曾因围垦濒危的湿地,正以生生不息的生态脉动,书写着人与自然共同致富的绿色传奇。

161.p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