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,老旧小区居民对提升居住品质的需求日益迫切。盐城市积极响应群众呼声,启动首批300部加装电梯项目,预计惠及万户家庭,以“小电梯”撬动“大民生”,让更多居民告别“爬楼难”,拥抱“一键直达”的便利生活。这一举措不仅是城市更新的重要一环,更是盐城践行“为民、便民、利民”理念的生动实践。
政策护航:财政补贴+公积金支持双管齐下
盐城市财政局明确,对六层(含)以上住宅加装电梯每部补贴10万元,五层(含)以下补贴8万元,直接减轻居民经济负担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公积金提取政策同步“扩容”——缴存人及其配偶可提取公积金用于支付双方父母的加装电梯费用,且全家提取总额不超过实际支出。这一创新性政策设计,既解决了资金筹措难题,又体现了对家庭互助养老的人文关怀。以一部电梯总造价40万元为例,财政补贴覆盖约20%-25%成本,剩余部分通过公积金和业主分摊,大大降低了实施门槛。
流程优化:从“跑断腿”到“一站式”服务
盐城区住建局牵头制定的《既有住宅增设电梯服务指南》,将原本复杂的审批流程细化为“看得懂、用得上”的操作手册。通过联合审查、专家论证等前置服务,审批周期缩短30%以上。大丰区更创新采用“现场服务+矛盾协调”模式,组织住建、规划等部门提前介入,为业主提供从方案设计到施工落地的全流程指导。家住毓龙街道的王阿姨感慨:“原来以为要跑十几个部门盖章,现在社区就有专人帮我们对接,连管线迁移都有专家现场勘测。”
技术保障:安全为先的精细化管控
为确保电梯加装“既快又稳”,盐城严格执行“业主自主、政策支持、确保安全”三原则。所有项目需通过结构安全评估和抗震鉴定,施工方案须经专家可行性论证。针对老旧小区管线老化问题,创新采用BIM技术进行三维模拟,避免开挖时破坏地下管网。正如区住建局负责人所言:“电梯是百年工程,我们宁可多花时间做前期勘查,也不能留下安全隐患。”目前完工的105台电梯中,零事故记录赢得居民广泛信任。
社会共治:协商民主破解“高低层博弈”
加装电梯最难的不是技术,而是邻里共识。盐城通过“社区议事厅”“楼道协商会”等形式,引导业主自主协商补偿方案。典型如双元新村某单元,低层住户最初反对,后经多次协商,高层业主同意承担其未来10年物业费,并优化电梯井道设计减少采光影响,最终实现100%签约。这种“利益平衡机制”已成为盐城经验的核心——既尊重物权边界,又倡导共建共享。
民生账本:幸福感提升的乘数效应
加装电梯带来的改变远超出行便利。数据显示,改造后的小区二手房溢价达15%-20%,老年群体就医频次下降40%。78岁的李爷爷用“第二次解放”形容电梯带来的变化:“以前生病都不敢叫救护车,怕担架上下楼耽误抢救。现在能随时推轮椅带老伴去公园。”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社区活力的重塑——顶楼闲置房变成年轻人青睐的“阳光公寓”,楼道从“沉默空间”转为邻里交流的“社交走廊”。
站在城市发展的维度,这300部电梯犹如300颗“民生齿轮”,正带动盐城老旧小区向“宜居、韧性、智慧”的现代社区转型。随着项目持续推进,更多居民将亲身验证:真正的城市更新,不仅是硬件升级,更是对每个个体生活尊严的郑重承诺。正如一位社区工作者所说:“当我们帮助九旬老人实现下楼晒太阳的心愿时,读懂了什么叫做‘人民城市为人民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