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>盐城文化>正文

守望

时间:2025-09-18作者:盐城新闻网阅读:0分类:盐城文化

  【本报独家报道】在皖南山区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尽头,有一座被云海半掩的村庄——岭后村。这里距离最近的县城需要颠簸三个小时,手机信号时断时续,却每个月的15日夜晚都会准时亮起一束光。76岁的电影放映员周守义拖着沉重的老式胶片机,踩着碎石路爬上村口晒谷场的水泥台时,七八个孩子已经抱着板凳坐在最前排。

  “老周伯,今晚放啥呀?”扎羊角辫的小姑娘踮脚想摸片盒上的字样。周守义笑着用粗糙的手掌遮住片名:“莫急,等大伙儿都来了就知道。”这是他与岭后村持续了四十二年的约定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骑着二八大杠载着设备进山,到如今由孙子开车送他来,银幕上的人物从《庐山恋》变成《战狼》,观众从青丝看到白发,唯一不变的是胶片转动时“哒哒”的机械声,以及黑暗中那些闪烁着光亮的眼睛。

  晒谷场逐渐热闹起来。九十岁的陈奶奶被孙女搀扶着坐到特制的藤椅里,她眯着眼睛对记者说:“我家老三就是在看《甜蜜蜜》时牵了媳妇的手,现在孙子都会打酱油喽。”几个半大少年嘴上说着“老片子没意思”,却悄悄占据最佳位置——他们中考后就要去镇里寄读,这是离家前最后一场露天电影。

  今晚的影片是《那山那人那狗》。当银幕上出现大山深处的邮递员时,全场忽然安静下来。黑暗中有人轻声啜泣,那是村里最寡言的李木匠,他年轻时也曾是乡邮员。周守义悄悄调整音量旋钮,让山风裹挟着电影配乐掠过每个人的耳畔。

  电影放完已近十点,村民却迟迟不散。周守义打开木箱展示珍藏的胶片:《开国大典》的礼花、《焦裕禄》的麦浪、《红高粱》的晚霞……每卷胶片都用牛皮纸细心包着,上面用毛笔写着放映日期和村民们的趣事。“1989年7月放《妈妈再爱我一次》,全村哭湿十二条手绢”“2008年奥运前夕放《申奥成功》,放完大伙儿对着大山欢呼”...

  这些斑驳的胶片盒里,藏着中国农村最真实的变迁史。当被问及为什么不用数字设备时,老周擦拭着放映机齿轮说:“乡亲们说数码的色儿太艳,还是胶片看着暖和。”其实他没说的是,这批胶片机停产多年,零件都是自己手工打磨的。儿子劝了他多次进城养老,他却总说:“我要是走了,这山坳坳里就连最后的光都要灭了。”

  晚风渐凉,村民陆续散去。一个小男孩却蹲在水泥台前不肯走,原来是在收集散落的电影票根——那是老周自己印刷的纪念券,印着“岭后村人民电影院”的字样。孩子仰头问:“周爷爷,电影会被手机吃掉吗?”老周怔了怔,缓缓把胶片举向月光:“只要还有人记得仰望,光就会一直在。”

  月光洒在即将消磁的胶片上,那上面有亿万颗银盐颗粒正在静静闪烁,如同散落在大山深处的星辰。在这个4K影院遍布城市的时代,或许不会有人想到,在皖南最深的山里,一位老人正用最古老的方式,为这片土地守望最后的光影。

上一篇:孤堡惊情

下一篇:孽海恩怨

相关文章:

1.实习期2025-09-18

2.宫女2025-09-18

3.守望2025-09-18

4.孤堡惊情2025-09-18

5.大侦探胡尔莫思2025-09-18

6.负二代2025-09-18

7.柔道少年2025-09-18

8.爱情神灯2025-09-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