盐城亭湖司法局开展法援护苗行动
在初夏的阳光下,盐城市亭湖区司法局联合多部门共同播撒了一颗法治的种子。5月28日上午,一场名为“护苗助成长·培育好未来”的公益活动在五星街道五星村“青年活动之家”拉开帷幕。这场由亭湖区司法局牵头,盐城市司法局、团市委、区团委及后续照管指导站等单位共同参与的“法援护苗”行动,像一把无形的保护伞,为特殊人群未成年子女撑起了一片法治晴空。
多方联动:织密儿童保护网络

与传统的单一部门普法不同,此次活动创新采用“政府+群团+专业机构”的协作模式。司法局提供法律专家资源,团市委动员青年志愿者,后续照管指导站则针对特殊家庭子女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。这种“三线并进”的机制,如同搭建了一座立交桥,让政策资源、社会关怀与专业服务能够全方位交汇。现场不仅设立了法律咨询台,还特别开设了“亲子法治课堂”,通过模拟法庭游戏、漫画版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解读等互动形式,将晦涩的法条转化为孩子们能理解的“安全守则”。一位参与活动的家长感慨:“原来法律援助不只是打官司,还能用这么生动的方式教孩子自我保护。”

精准帮扶:照亮特殊群体成长路
活动聚焦困境儿童这一“需要更多阳光的幼苗”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透露,他们提前三个月对辖区内的服刑人员子女、留守儿童等群体进行摸底,建立“一人一档”需求清单。在当天的助学帮扶环节,主办方不仅发放了书包、文具等物资,更与9个困难家庭签订了长期帮扶协议,承诺提供包括学费资助、心理疏导、定期家访在内的“法治护航套餐”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解释:“我们想要打破‘一次性活动’的局限,通过建立跟踪机制,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持续感受到法治温度。”
专业赋能:让法律成为孩子的铠甲
区别于普通普法宣传,“法援护苗”行动特别强调服务的专业性。盐城市司法局整合了全市23名擅长家事案件的律师,组成“护苗法律服务团”,为未成年人提供从权益咨询到诉讼代理的全流程支持。在祥瑞斯酒店门口的分会场,律师们用“童话法律诊所”的形式解答孩子们的问题——当被问到“同学偷看日记怎么办”时,律师不仅引用《民法典》第1034条关于隐私权的规定,还教孩子们用“三步沟通法”化解矛盾。这种“法理+实操”的传播方式,让法律从纸上条文变成了可感可用的工具。

长效深耕:构建护苗生态圈
亭湖区司法局透露,此次活动只是“法援护苗”年度计划的序幕。未来将通过“三个一”工程深化成效:在每所中小学设立一名法治副校长,每月开展一次“法律体检进家庭”活动,每季度组织一次困境儿童权益保障联席会议。这种系统化推进的思路,如同为儿童成长铺设了一条法治轨道。正如参与活动的教育工作者所言:“与其在问题发生后补救,不如在日常中埋下法治的种子。”

这场持续6小时的活动,最终惠及320余名儿童及其家庭,发放普法手册800余份,现场受理法律援助申请7件。当孩子们举着“法治小卫士”勋章合影时,阳光正好穿过梧桐叶的缝隙洒在宣传横幅上——“用法律之手,托起明天的太阳”。这或许正是“法援护苗”最朴素的愿景: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法治的土壤里,长成自己应有的模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