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>盐城文化>正文

九分山水半分田

时间:2025-09-13作者:盐城新闻网阅读:3分类:盐城文化

  在浙西南层峦叠嶂的深山里,有一个名为云岭的村庄。这里山高谷深,溪流纵横,自古就有“九分山水半分田,半分道路和庄园”的说法。有限的耕地曾经长久地束缚着村民的手脚,而如今,正是这“九分山水”的生态禀赋,为他们推开了一扇通往广阔天地的大门。

  初春时节,晨雾如轻纱般缠绕在山腰,村民林建民没有像父辈那样急着下地伺候那几分水田,而是沿着新修的登山步道向上走,仔细查看着沿途的观光指示牌和休憩点。作为村里最早开办民宿的先行者,他的身份早已从“面朝黄土背朝天”的农民,转换成了忙碌而自信的乡村旅游经营者。“我们以前是守着青山饿肚子,眼睛里只看得见那‘半分田’,拼死拼活种出来的粮食刚够糊口。”林建民站在观景台上,望着脚下被云海半掩的村庄,感慨万千,“现在好了,终于读懂了我们最大的本钱不是田,而是这望不到边的山和水。”

  云岭的转变,源于几年前一场关于发展路径的激烈讨论。是继续在有限的耕地上寻求增产,还是换个思路,在广阔的山水上做文章?当地政府经过深入调研,最终确定了“生态立乡、旅游富民”的发展战略。策略的核心,就是彻底转变对“九分山水”价值的认识——它们不再是发展障碍,而是最珍贵的绿色宝藏。

  转变始于基础设施的翻天覆地。一条条蜿蜒但平坦的柏油路取代了泥泞的土路,将散落山间的自然景点、古村落像珍珠一样串联起来。原本村民们习以为常的飞瀑、深潭、古树、奇石,被巧妙地规划成了生态观光带。为了避免同质化竞争,政府引导村民进行差异化经营:山脚的几家联手开办农家乐,提供地道的山野土菜;半山腰的几户将老屋改造成高端民宿,满足游客静享山水之美的需求;更有年轻人返乡,创办了农特产品电商站,将笋干、蜂蜜、高山茶叶等山货精心包装,通过互联网卖向全国。

  保护与开发的平衡,是云岭人时刻绷紧的一根弦。村里成立了生态保护协会,制定了详细的村规民约:河流严格禁止电鱼、毒鱼,山林间实行轮封轮育,所有开发项目必须经过环保评估。村民们都明白,这“九分山水”是金饭碗,一旦破坏了,就再也端不稳。“我们现在不是靠山吃山,而是养山富山,”一位正在溪边进行垃圾清理的村民志愿者说道,“水更清了,山更绿了,来的游客才更多,我们的日子才能更长久的红火。”

  曾经,村里的年轻人像候鸟一样纷纷外出务工,空心化是云岭难以言说的痛。如今,蓬勃发展的生态旅游产业创造了导游、民宿管家、保安、保洁、电商运营等大量就地就近的就业岗位,不仅留住了年轻人,更吸引了大学生回流。毕业于旅游管理学院的李薇就是其中一员,她选择回到家乡,成为一家精品民宿的店长。“以前觉得家乡落后,只想逃离。现在发现,这里的山水、空气、文化,都是城里人羡慕无比的稀缺资源。能在家门口实现价值,陪伴家人,这是最大的幸福。”

  傍晚时分,炊烟袅袅升起,游客们或在溪边散步,或在民宿的露台上品茶闲谈,享受着山间的静谧。村委会的灯光依然亮着,干部们正在商讨如何进一步挖掘本地畲族文化,将山歌、民俗表演融入旅游体验中,让“山水牌”更具文化内涵。

  从紧盯“半分田”的困顿,到拥抱“九分山水”的开阔,云岭村的蜕变,是中国无数乡村探索绿色发展之路的生动缩影。它深刻地印证着一个道理:最美的风景就是自然本身,最大的发展优势就是生态优势。守护好绿水青山,就是拥有了永续发展的金山银山。这片“九分山水半分田”的土地,正以其蓬勃的生机,吟唱着一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致富新曲。

上一篇:巴西反贪第一案

下一篇:野良猫

相关文章:

1.希望2025-09-13

2.乔纳森2025-09-13

3.乔瑟与虎与鱼群2025-09-13

4.巩仙2025-09-13

5.野良猫2025-09-13

6.九分山水半分田2025-09-13

7.重金属囧途2025-09-13

8.重返高校之风云再起2025-09-13